如何将电信通企业极速宽带用到极致

在经过一系列收购整合后,鹏博士旗下宽带产品的使用体验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电信通基于80/20原则组合而成的极速系列商用宽带产品,价格比电信联通同规格产品能低上一半,体验对大多数客户来说却可以更好。

但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网关需要进行一定的配置优化。要将电信通企业极速宽带用到极致,出口网关设备需要支持多WAN口、DPI引流和DNS劫持。因为我在3W咖啡是用Panabit摸索实现的,所以文中所有截图都是Panabit,其它设备理论上一样可行。

title

在3W感受未来互联生活

更便捷、更快速、更稳定,这是极速变化的互联网应用对网络基础架构永恒的要求。十年前坐在PC前,谁能想象移动互联时代是什么样子?但在上周末的3W智能生活开放日上,格物资讯搭建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Demo,让每个人都体验了未来的互联网!

1

打通云管端的关键是充足的接入带宽,在Demo中我们使用了电信通提供的500M优质链路。无论商用宽带还是家用宽带,都能借助其愈发丰富的内网资源,为主流互联网应用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在互联网时代高质并不和高价划等号,好用不贵才正是每个企业或个人用户希望看到的。

2

什么?无线比有线慢?ok,这确实曾经是事实。但移动互联是不可逆的大势,科学家云集的行业领导者焉能坐视不理?在华为的鼎力支持下,3W也许成了国内第一家部署G级商用802.11ac无线网络的咖啡馆。毫无疑问,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会迅速奔向下一代高速无线网的怀抱。

3

高速宽带和高速无线摆在你面前,你要学会去珍惜,不要因为终端瓶颈而追悔莫及。师出名门的ALIENWARE威风八面,却极少有人注意到它在网络规格上的与众不同——是的,它同样还是一款为未来互联网做好准备的产品,现今也只有包括它在内的寥寥数款产品才能将颠覆性的应用体验带给每一位用户。

4

飞鱼星科技无线云方案评测报告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一年,愈发强大的智能终端承载着令人惊叹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而作为移动互联的核心技术,Wi-Fi的重要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少企业机构和公众场所,Wi-Fi甚至取代了有线网络,成为互联网接入的唯一方式。

需求的爆发让商用无线组网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焦点。这一年里,业界仿佛突然就冒出很多“资深无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上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也成倍增长,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无线终归比有线复杂得多,技术上也绝对比不了有线可靠,当缺乏足够积累的厂商快速推出的产品遇到用户普遍过高的期望时,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P1040315

幸运的是,总还有一些靠谱厂商的靠谱产品可以期待,至少对于中小企业和小行业用户来说,飞鱼星科技的无线云产品方案就值得关注。

金融行业网络建设趋势与机会点分析(4)

上一篇盘点了中小金融客户如今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机会点,本篇的关注对象转移到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其实两者有不少机会点是共通的,所以上一篇中讨论过的内容,本篇就不再赘述。

这个“规模较大”到底是有多大呢?以银行为例,农行大约有14000个网点,工行、建行约有10000个网点。大一点的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其代理点数目也有6000个左右(仅代理点,并不包括省、市、县各级公司及第三方互联机构)。这类客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购买力。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2-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9.9%,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8亿元”。同时这类客户也有着不错的技术实力,在市场上间接形成一道技术壁垒,外面厂商进不来,进到里面厂商活得非常滋润。

在挖掘机会点之前,我们照例还是先了解下金融大客户常见的系统组成。以银行为例,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业务系统:集中在生产网中,比如核心业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网银系统、外汇清算系统、保理业务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在办公网中,比如BI系统、CRM系统、CIMS系统、风险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

渠道系统:集中在生产网,主要做银行业务管道,比如柜面系统、综合前置系统、手机银行、短信平台等;

其它系统:除以上三类以外的系统,与第三方外联居多,如反洗钱系统、征信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等。

yinhang

2013年国内安全厂商DDoS研究报告

最近DDoS领域比较热闹,隔三差五就有造成一定影响力的攻击事件出现。话说这个领域笔者久未跟踪已不太熟悉,这两天找了一些调研报告来学习,发现已不再全是海外厂商/研究机构出品。一些本土厂商也开始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且有其独到之处(例如本土化的数据),在此就分享两份笔者认为有干货并且内容保持客观中立的报告。

绿盟科技:2013年上半年DDoS威胁报告

绿盟科技算是国内在DDoS防护领域最资深的厂商之一,该公司基于广泛部署的防护设备(号称全球超过2500G的防护能力)收集攻防数据,保持对最新攻击态势的跟踪。基于168459次攻击事件、90次新闻报道和重大事故的应急响应处理,绿盟科技研究院分析整理了《2013年上半年DDoS威胁报告》,于上个月公开发布。

NSFOCUS_DDoS_Threats_Report_2013_H1

(点击报告封面下载PDF)

在报告中,绿盟科技分享了他们的对DDoS攻击的9大观点,涵盖了攻击的现状、对象和方法,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观点1: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重大DDoS攻击事件,每两分钟发生一次普通DDoS攻击事件;

观点2:黑客行动主义是重大DDoS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商业犯罪和网络战;

观点3:银行、政府和商业公司是DDoS攻击的最大受害者;

观点4:中国依然是DDoS攻击的主要受害者,其次是美国、香港、韩国等地;

观点5:三分之二的受害者遭遇多次攻击,6% 在10次以上;

观点6:TCP FLOOD和HTTP FLOOD是最主要的DDoS攻击方式,两者占总数的四分之三;

观点7:九成以上的DDoS攻击发生在半小时内,1.5%的攻击会持续一天以上;

观点8:峰值流量50Mbps以下的攻击占八成,包速率0.2Mpps以下的攻击占七成;

观点9:混合攻击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其中一半是ICMP+TCP+UDP FLOOD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