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安全管家体验记录

互联网时代,终端面临的威胁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10年前,只要打好补丁、不随便执行文件或点击不明网址,PC在技术宅手里即便裸奔也能比较安全;而在今天,安全威胁有足够多的渠道通达终端,更危险并且更隐蔽。也许手机里一个每天都要用到的App,背地里就干着让隐私信息升天、个人节操落地的事。

光靠安全意识已经不足以保证终端安全,必须辅以有效的技术手段。业界对此也有共识,如今主流安全厂商和互联网企业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终端安全防护软件,一些第三方软件商店甚至单独为其开辟了分类。乱花渐欲迷人眼,用户一时间又陷入了幸福的烦恼:这么多选择,到底选谁?

够用?快速?低调?

大多数用户会从两个角度看待一款互联网产品:功能是不是符合需求?用户体验好不好?对于终端安全软件来说,同质化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关键功能很少存在你有我无的情况。既然如此,用户体验就成为决定性因素,不过这个指标没法量化,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口味,只能说自己满意的就是最好的。

那么不谈大众,只谈自己。笔者对终端安全软件的选择标准很简单,就是“够用、快速、低调”六个字。够用自然是指功能,手机体检(优化)、骚扰电话/垃圾短信拦截、广告拦截、隐私监控(防吸费)、手机防盗等都是很实用的功能,或者说是终端安全方面的刚需。不过几乎所有终端安全软件都在提供这些功能的同时集成了其它大量功能,并且大多与安全无关,例如软件商店、自动IP拨号乃至手机抢票等等。必须承认它们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存在价值的,但单从终端安全保护的角度看,这些功能的集成很容易令人对软件本身的安全性和整体运行效率产生怀疑。

快速指的是软件占用资源少,不拖慢系统运行速度,影响使用体验。这其实和刚刚谈到的问题有关,毕竟软件集成功能越多,占用手机的存储和计算资源就越多。比如刚才提到的集成了手机抢票功能的那款产品,在稍显过时的双512配置的手机上运行非常吃力,翻页及打开菜单都会有明显的迟滞感。而笔者曾经试用过的另一款产品则更夸张,其内置的来去电归属地查询功能让电话呼入、拨出过程至少增加了2、3秒的延迟,令人无法容忍,即刻卸载。

最后一点是低调。笔者始终认为终端安全软件不适合作为一个公共平台,没有必要每天都提醒用户注意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引起用户的反感。它应该是幕后的隐藏角色,平时默默无闻,需要时再及时出现。这一点,笔者曾经试用过的阿里云OS就表现非常好,其自带的安全助手平时根本不会让人感觉到它的存在,但真在需要的场合,又能及时保护终端安全。

TPmini那点事(3)

用了两个短篇写TPmini的硬件设计、交互体验和做路由器时的效果,一直没有提OTT,主要是因为确实没啥可写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笔者觉得对于OTT盒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对用户透明的内容推送服务,但TPmini没有绑定任何视频内容提供商,所以严格来讲不算OTT盒子。有网友在试用体验中称TPmini为“伪OTT盒子”,笔者认为这个总结非常到位。

伪OTT盒子

众所周知,因为法规政策方面的原因,OTT盒子的资质问题非常敏感。这个圈子里的玩家,要么绑定有资质的视频内容提供商,要么就不要提OTT,触红线者杀无赦。

TP-LINK选择的就是第二条路,它把TPmini打造成一个开放平台,如果用户希望用它播放视频,可以安装各类视频应用。不过,第一篇里提到过,TP-LINK目前没有运营自己的软件商店,而是直接使用了Google Play。如果没有Google ID和红杏技能,安装软件是很不方便的。好在TPmini在出厂时就预装了乐视、奇艺、腾讯、迅雷、优酷、PPS的视频客户端,即便是小白用户,也能比较方便地播放视频。

IMG_9396

即便是预装的视频应用,在TPmini上也不是都能正常工作。比如优酷,在高清电视上的布局就非常不合理,且视频区域与图标存在重叠,只能在全屏模式下正常观看。此外,TPmini启动器内置的底部功能栏与部分视频应用存在兼容性问题,如果在全屏模式下播放视频时隐藏了功能栏,它再次出现时会引起画面跳跃、画面割裂等异常情况。TP-LINK真的很有必要和各大视频网站合作,有问题解决问题,没问题做好针对高清屏的体验优化,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20130504_224917

除了这些视频应用,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在页面中内嵌视频内容,其中不乏赛事直播等重量级节目。笔者用TPmini在新浪体育上看了几场球赛直播,过程中倒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至于视频质量上的不足,不是TPmini能解决的。

TPmini那点事(2)

由于上一篇中过多讨论了TPmini存在的不足,引发了一些争议。笔者只能说,所有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试用感受的客观记录,如果感觉其中掺杂了不满情绪,皆因之前对TPmini的期望太高。平心而论,TPmini是一款有特点的产品,如果出自某个初创企业之手,那绝对有资格赢得掌声;但它毕竟是TP-LINK制造,笔者认为,TPmini应该表现得比现在更好。

就不过多展开了,今天继续说说TPmini在业务层面的表现。

不够可靠的路由器

TP-LINK以路由起家,一步一步成长为国内家用路由市场份额第一的品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虽然它被称为“价格屠夫”,但绝不仅靠杀低价换取市场份额。客观地说,TP-LINK的产品品质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至少在家用路由领域)。再辅以强大的渠道控制能力,成就了TP-LINK的霸主地位。

也许是路由霸主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京东甚至将TPmini归类到“路由器”品类中。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对TPmini的第一反应是以为TP-LINK新推出了“异形”路由器,即便后来了解到它的OTT元素,也没有对其“路由器”的角色有过丝毫怀疑。同样是OTT盒子,很多竞品也具有无线路由的功能,有多少用户注意到了?又用多少用户用起来了?用户对品质缺乏信任,是OTT盒子替代路由器的最大障碍。

1

不过TPmini要让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失望了。

TPmini那点事(1)

试用TPmini已经半个多月了,应该说对这款产品有了基本的了解,却始终找不到动笔的思路。笔者倒不觉得是自己没想清楚,而是TP-LINK没想清楚。TPmini到底是个啥?路由器?OTT盒子?

不管是啥吧,先说说笔者使用中的感受。

存在瑕疵的硬件设计

TPmini的消息一经曝光,被讨论最多的无疑是出位的外观设计。该产品采用了扁长的半月造型,使用卡扣咬合在电视机顶部,让人感觉二者可以融为一体。但实际上,TPmini的卡扣设计得并不完美,如果电视机体较厚,机身就会自然前倾,并不牢固(见图)。而对于笔者用来测试的另一台SONY 55寸LCD电视来说,其厚度已经超过了TPmini卡扣能够张开的极限,根本无法固定。是否可以考虑在卡扣底部增加双面胶(就像Wii的感应棒那样),为解决卡扣与电视不匹配的问题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方案?

hardware

除了电源键,TPmini的前面板还提供了一个USB口和一个TF卡插槽,应该说是比较实用的。但是刚才提到过,如果卡扣与电视咬合不牢固,在插拔设备或卡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让TPmini从电视机顶部脱落,必须用手扶紧才行。除此之外,TPmini在两侧有限的空间内设计了一个HDMI口、一个电源配器口和两个USB口,连接线缆后仍显杂乱(这个问题网上很多用户抱怨)。是否可以考虑将接口全部移至后方?

电源适配器在设计上也有一个小问题。一般来说,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如果采用壁挂的方式安装电视,通常电源、音/视频线会走墙内预留埋的线管。至少在笔者的试用环境中,TPmini电源适配器的线缆长度不足以从墙内穿管,只能飘荡在外面,显得比较杂乱。是不是可以考虑用MicroUSB做电源接口?这样一来可以买到任意长度的线缆,二来可以直接从带USB接口的电视上取电(甚至像老式移动硬盘那样用Y型USB线从多个USB口取电),使TPmini能随电视一同工作。

极路由的三大革命(4)

补充和随想

首先给大家道歉,写上一篇的时候状态一般,结构有些乱,有些地方没说清楚。结果就是造成一些误会,比如有朋友在微博上评论:“极路由硬件卖200块,还要靠App挣钱,他们以为自己是苹果嘛?”

这确实冤枉他们了(虽然每个互联网企业肯定都有成为第二个苹果的梦想,但国内显然不具备这片土壤)。前期烧钱、以免费的方式增加用户量、最终靠平台运营挣钱,的确是互联网产品成熟健康的发展模式。但对于任何硬件产品来说,成本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去年曾经建议极路由团队以99、49甚至免费的方式迅速推广产品,但听创始人简单算了一笔账之后不得不承认,他们烧不起。

IMG_9278

路由器的研发、制造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只有靠逐步提升出货量才能降低成本,慢慢实现盈利。对于极路由这种全新的产品来说,按目前的配置和定价推断,基本可以确定是卖一台赔一台。为什么不一次性下10万台的单?做事总要给自己留余地吧,万一硬件环节出了纰漏,这个初创企业就完了。

其它开源的路子也不是没有,比如最成熟的流量变现。浏览网页插入广告也好,首次访问重定向到导航页也好,404/500插入广告也好,方式多种多样。但这种做法会大幅降低用户体验,广告也很难做到精准投放,极路由团队经过评估,最终未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