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与时俱进?

2008年,测试山石网科SA-5180、SR-550

2009年,测试山石网科SA-2001、SG-6000-G5150

2010年,测试山石网科SG-6000-X6150

如果不是决定试用山石网科T5060智能下一代防火墙,我基本忘了在遥远的从前还测过那么多山石网科的产品。从传统墙到UTM,再到下一代防火墙,山石网科貌似一直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节奏打造着一款又一款的经典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在市场过度包装、李逵李鬼同场竞技的情况下,山石网科的T系列智能下一代防火墙,又会有怎样的表现?

title

温故而知新,我们有必要先把产品定义正本清源。

不管是过去的传统防火墙,还是现在的下一代防火墙,还是未来的下n代防火墙,干得其实都是数通网关、访问控制、安全防护这三件事。它们的区别,仅仅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技术水平、不同需求的情况下,三件事干得多点少点、深点浅点的区别罢了。

比如传统墙,基于状态检测机制(SPI),能做三层交换、路由、NAT,能做基于五元组的访问控制,能做2-4层的安全防护。虽然它面对的主要是些简单粗暴的攻击,却足以在Web 1.0时代缔造辉煌了。曾经测试过的SA-5180,在那个时代就有着上佳表现。

再比如下一代防火墙(NGFW),传统墙能做的它都能做,其进步在于使用了深度状态检测(DPI)机制,主打基于应用的访问控制,同时加入IPS将安全防护范围从4层上升到7层。可以看到这一切都是Web 2.0时代的刚性需求,所以下一代墙的概念一经推出就受到热捧,到今天仍然是安全市场的宠儿。这个时代,山石网科从中端的SG-6000-G5150到高端的SG-6000-X6150,亦做了完整布局。

不过即便下一代墙,也是2008年的概念了。时至今日,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改造逐步深入,用户业务形态和对安全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防火墙又如何与时俱进?这个问题,我在试用山石网科T5060的过程中逐渐看到了答案。

在3W感受未来互联生活

更便捷、更快速、更稳定,这是极速变化的互联网应用对网络基础架构永恒的要求。十年前坐在PC前,谁能想象移动互联时代是什么样子?但在上周末的3W智能生活开放日上,格物资讯搭建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Demo,让每个人都体验了未来的互联网!

1

打通云管端的关键是充足的接入带宽,在Demo中我们使用了电信通提供的500M优质链路。无论商用宽带还是家用宽带,都能借助其愈发丰富的内网资源,为主流互联网应用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在互联网时代高质并不和高价划等号,好用不贵才正是每个企业或个人用户希望看到的。

2

什么?无线比有线慢?ok,这确实曾经是事实。但移动互联是不可逆的大势,科学家云集的行业领导者焉能坐视不理?在华为的鼎力支持下,3W也许成了国内第一家部署G级商用802.11ac无线网络的咖啡馆。毫无疑问,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会迅速奔向下一代高速无线网的怀抱。

3

高速宽带和高速无线摆在你面前,你要学会去珍惜,不要因为终端瓶颈而追悔莫及。师出名门的ALIENWARE威风八面,却极少有人注意到它在网络规格上的与众不同——是的,它同样还是一款为未来互联网做好准备的产品,现今也只有包括它在内的寥寥数款产品才能将颠覆性的应用体验带给每一位用户。

4

中小互联网企业需要更多的接入带宽

之前走访过一些中小互联网企业,发现由于业务需要,对网络接入带宽的要求普遍比其它同规模企业大了不少。最近又帮某知名互联网企业W公司办公网络进行了一系列测试,发现接入带宽偏小又是影响上网体验乃至办公效率的最关键因素。评测报告在此分享,希望能对中小互联网企业购买接入带宽提供有益的参考。

背景介绍

W公司现有员工150人左右,人手至少一台电脑接入网络。由于业务需要,不少员工的智能电话与平板电脑也要接入办公网,导致平时在线IP数达到200-250,并发连接数15K-20K左右。此外,公司网络中还有数台服务器,用做对线上服务的数据备份工作。为满足以上互联网接入需求,W公司使用了方正宽带20M企业宽带作为网络出口。

为保证内网终端的正常接入,同时达到很好的上网体验,W公司部署了飞鱼星科技的无线云整网解决方案。但此后,仍有不少员工提出“上网仍然很慢,打开网页需要很久”、“会有图片及网页打开不完整”等情况。经过几次远程调试,网络访问体验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对员工工作效率造成一定影响。

由于这种情况在有线、无线接入的电脑上均有发生,疑为飞鱼星网关的流控模块存在问题。但飞鱼星工程师经过远程调试,发现从网关WAN口访问对端都经常会出现抖动与丢包,怀疑分配给办公网的带宽受到挤压导致流控失效,或链路质量存在问题。

1

为准确定位问题,我们于6月21日在网络中部署了Panabit应用流量监测与管理系统(初期只做监测,不做管控),希望通过更全面、细致的数据找到问题答案。部署Panabit前后的网络拓扑图依次如下:

2

3

电子政务外网的今天与明天——访大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主任耿昭

title

电子政务外网主要服务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等部门,是为各部门业务应用提供网络承载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十多年的规划建设,我国已建成连接各省、市及中央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外网骨干,正在向区、县乃至街道、乡镇延伸,以便更好地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需要。

中办18号文件下发后,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成为我国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思想,推动着各个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而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二期规划中,数据中心与共享灾备、统一的运维与管理等新技术、新运营模式也被提上了建设日程。它们能否顺利落地?业务应用是否藉此变得更高效、更灵活?资源整合对运维造成多大难度?政务信息化程度的加深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安全隐患?带着诸多疑问,格物资讯走访了大连市政府网站管理中心,与耿昭主任进行了几番深入交流。

车库咖啡网络改造纪实

1_调整大小

2012年7月25日,车库咖啡网络改造交付仪式在暴雨蓝色预警中如期进行。天气情况虽然恶劣,依然有几十位来自互联网行业、中小企业的朋友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并与网络通信领域的朋友们就网络建设、运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改造后的网络拓扑如图所示,H3C提供了WX3024E有线无线一体化交换机和10个双频瘦AP,彻底解决了车库咖啡Wi-Fi接入的性能与稳定性问题;派网软件提供的Panabit PA-500基于应用对出口流量进行了梳理与优化,让有限的出口带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改造后的网络体验有了显著的变化,可以说无论顾客有什么网络应用方面的要求,也基本都能满足。

2

基础网络再强大,也只是业务部署的基础。由于车库咖啡的特殊定位,其信息化建设要兼顾满足一般咖啡馆和创业孵化器两种需求。这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个难题,车库咖啡里懂网络通信的朋友虽然不多,但可能随便一个人就是做应用开发的高手。他们很早就开发了内部论坛及签到系统,并制作了自己的APP,实现信息共享、在线点单等功能。网络改造完成后,一些以前无法实现的业务迅速上线,目前已基于高性能的Wi-Fi网络搭建了内部高清教学视频点播系统。

车库咖啡开源技术小组的发起者赵东在仪式现场还做了通过APP控制舞台灯光(基于Wi-Fi)的演示,他计划将窗帘、空调系统等都整合到APP中进行控制,将车库咖啡完全物联网化。APP中还将融合“举手发言”功能,如得到发言权,可直接用手机像打电话一样进行发言,声音将通过Wi-Fi传到音箱,彻底淘汰麦克风。另一个比较有趣的项目是希望通过Panabit将访问AppStore的流量识别出来,路由到Cache设备中,力争实现主流APP更新不出内网。这对于长期忍受缓慢更新速度的国内iOS用户来说,确实是难得的福利。

3_调整大小

回顾车库咖啡网络的改造历程,从始至终都得到了网络厂商及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5月30日,项目发起者、弯曲评论首席科学家陈怀临携诸多通信领域人士来到车库咖啡,对网络及业务需求进行了现场调研。H3C及派网的工程师也来到现场,对原有网络进行了实地测试,为网络改造方案提供了量化的数据支撑。一周后,两个厂商都拿出了专业的改造方案,整体方案随即确定。经过布线、调试、测试等一系列步骤,改造实施工作于6月26日顺利完成,进行了交割。7月2日晚,H3C、派网的工程师进行了最后一次联调,网络改造正式宣告完成。在此过程中,来自代理商的工程师们也付出了不懈地努力,他们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用汗水换来了网络改造的成功,功不可没。这一点,我个人的感受尤其深刻。

4_调整大小

车库咖啡的网络在专业人士眼中并不复杂,甚至可以算是“小儿科”,但在用户眼中却成了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原因值得思考。之后这段时间,我频繁接触了不少小企业,发现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从基础架构到上层业软都极为欠缺。IT人员也去试图寻找更好的产品解决方案,但都收获不多,这一点媒体和厂商都该反省。

车库咖啡网络改造交付仪式PPT下载

《车库咖啡网络改造纪实》-格物资讯-韩勖

《车库咖啡网络应用介绍》-车库咖啡开源小组-赵东

《为互联网加油,为创新喝彩》-H3C互联网业务部部长-曹剑

《透过车库看世界》-北京派网软件有限公司-杜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