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一系列收购整合后,鹏博士旗下宽带产品的使用体验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电信通基于80/20原则组合而成的极速系列商用宽带产品,价格比电信联通同规格产品能低上一半,体验对大多数客户来说却可以更好。
但想达到这样的效果,网关需要进行一定的配置优化。要将电信通企业极速宽带用到极致,出口网关设备需要支持多WAN口、DPI引流和DNS劫持。因为我在3W咖啡是用Panabit摸索实现的,所以文中所有截图都是Panabit,其它设备理论上一样可行。
关注用户需求导向的产品与技术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移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一年,愈发强大的智能终端承载着令人惊叹的应用,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体验。而作为移动互联的核心技术,Wi-Fi的重要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不少企业机构和公众场所,Wi-Fi甚至取代了有线网络,成为互联网接入的唯一方式。
需求的爆发让商用无线组网产品迅速成为市场焦点。这一年里,业界仿佛突然就冒出很多“资深无线解决方案提供商”,市场上可供用户选择的产品也成倍增长,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但无线终归比有线复杂得多,技术上也绝对比不了有线可靠,当缺乏足够积累的厂商快速推出的产品遇到用户普遍过高的期望时,矛盾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幸运的是,总还有一些靠谱厂商的靠谱产品可以期待,至少对于中小企业和小行业用户来说,飞鱼星科技的无线云产品方案就值得关注。
上一篇盘点了中小金融客户如今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机会点,本篇的关注对象转移到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其实两者有不少机会点是共通的,所以上一篇中讨论过的内容,本篇就不再赘述。
这个“规模较大”到底是有多大呢?以银行为例,农行大约有14000个网点,工行、建行约有10000个网点。大一点的保险公司,例如中国人寿,其代理点数目也有6000个左右(仅代理点,并不包括省、市、县各级公司及第三方互联机构)。这类客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购买力。根据IDC公布的数据,“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2012-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9.9%,到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0.8亿元”。同时这类客户也有着不错的技术实力,在市场上间接形成一道技术壁垒,外面厂商进不来,进到里面厂商活得非常滋润。
在挖掘机会点之前,我们照例还是先了解下金融大客户常见的系统组成。以银行为例,商业银行IT系统按功能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业务系统:集中在生产网中,比如核心业务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网银系统、外汇清算系统、保理业务系统等;
管理信息系统:集中在办公网中,比如BI系统、CRM系统、CIMS系统、风险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
渠道系统:集中在生产网,主要做银行业务管道,比如柜面系统、综合前置系统、手机银行、短信平台等;
其它系统:除以上三类以外的系统,与第三方外联居多,如反洗钱系统、征信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等。
AdMaster网络改造体验记录
我们让顾凯把想解决的问题按优先级排序,他毫不犹豫地把无线网络放在首位。用他的话说,网络拥塞的情况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在他的威压下),无线网接入不稳定的问题可是每天都有人投诉,他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AdMaster北京技术研发中心办公面积大约1000平米,装修时打掉了一切可以打通的墙壁,多数区域比较开阔。但受户型限制,几处不能改动的承重墙将办公环境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研发人员主要就集中在这几个区域中办公,工位分布较为密集。在这里,每位员工入职时都会配发笔记本电脑,加上本身又是互联网企业,员工中人均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部,对无线网络提出了很高要求。
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加,顾凯之前和同事利用家用级无线产品(统一刷OpenWRT、统一配置)搭建的无线网络开始出现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员工反应上网“慢、易断、速度不稳定”。经过几番测试,顾凯发现单AP接入能力、信道干扰和AP间缺乏负载均衡是影响上网体验的主要原因。他们也尝试通过增加AP的方式优化现有网络,却发现更多AP非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增加干扰,进一步降低上网体验。
实际上,这是目前很多使用家用级产品组建无线网络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的问题。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普及,企业无线网中的终端接入数量一直在高速增长,一些IT人员甚至已经在按员工数的两倍或三倍去做规划。对于这样的场景来说,AP的信号覆盖能力并不关键,关键是单AP的接入能力。而家用级产品的接入能力往往比较有限,只能通过增加AP数量的方式来解决。当布放达到一定密度后,即便部署时做了合理优化,AP间的干扰也难以避免,从而影响上网体验。
就不要奢望太多了,家用级产品毕竟是为家庭而设计,要解决办公环境日益复杂的无线接入需求,还得靠企业级产品。
上一篇我们简要介绍了金融行业客户的网络架构在业务驱使下发生的变化,本篇起尝试分析本土厂商现阶段的一些机会点。金融行业客户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差异也很多,所以在深入探讨的过程中,我们按企业规模将客户分为两大类,即中小金融和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篇幅所限,本篇我们先围绕中小金融客户进行讨论。
办公网络:看起来很美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中小金融客户而言,在办公网上是不大愿意有更多投入的。这些客户本身规模有限,IT预算也相对较少,所以通常只用基础网络设备搭建办公网络,于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不会考虑很多,能保障正常使用即可。在没有特别大的改造需求的情况下,中小金融客户的办公网不会有很明显的机会,除非是一些与传统产品解决方案有明显区别的新鲜事物。
最近流行的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就是个吸引中小金融客户的香饽饽。在多数中小金融客户的网络中,办公网可以访问互联网,那么互联网中存在的病毒、攻击等安全威胁都需要进行防范。另一方面,中小金融客户对终端的管理不会非常严苛,所以存在着部分办公网与业务网互访的可能,导致将互联网的安全风险传递至业务网,或是造成业务泄密。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厂商推出了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在用户访问互联网或业务网时推送不同的虚拟桌面,做到了网络间的逻辑隔离,提高了网络安全性。同时,在虚拟桌面下访问业务系统时可以做到防泄密、防截屏、数据不能拷贝导出等特性,从而也保障了数据安全。
在与金融行业IT运维人员沟通时,明显能感觉到这类方案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并且客户也非常乐于进行相关测试,貌似有着可以预期的市场前景。但目前能提供此类解决方案的厂商基本都在产品测试过程中遇到过兼容性问题,毕竟金融行业有很多自己开发的系统以及特殊的应用,这都需要厂商进行一些配合开发,而定制化开发恰恰又是本土厂商所擅长的。